“到2009年末,中国大陆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的99%,就业人口达到4.3亿,单个中小企业力量非常单薄,但是中小企业群体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9月24日上午,有着十年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校友崔毓剑做客经管,带来一场题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考”的座谈会。座谈会在15栋116学术报告厅举行,副院长陶裕春担任主持。
崔毓剑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引用全国各大中小企业兴衰成败的实例,从“问题缘由”“管理困境”“解决路径”“管理者的作用”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
“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可以活到10年的不足10%。”崔毓剑用婴儿的成长历程比喻中小企业的发展,他说,企业的发展同样会经历众多的坎坷曲折,最后才走向稳定和成熟。中小企业受管理经验、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和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加上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限制,共同形成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于是,“招人难”:外来人员不敢来,招来人员不会用,越招人越跑; “培训难”:培训成本高,培训效果评估难,想培训又不敢培训;“激励难”:薪酬体系不规范,社保体系不健全,成本高,激励效果低;“考核难”:考核体系缺失,考核方式失当,越考核,工作效果越差,“四难”问题浮出水面,使中小企业管理捉襟见肘。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困境还受到产业结构调整,运作方式转变,人口环境变化等深层次原因的影响。“身股?期股?银股?”“股权集中?分散?”“股改如何进行?”等股权设计问题,“夫妻店问题”“董事长、总会计师、总经理权限划分”“组织流程设计”等治理结构机制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针对中小企业问题的源起及面临的种种困境,崔毓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他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国家头等问题, 参照“戴尔”“联想”的例子,他指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靠企业内生生长,企业应跳出全链发展的模式,主攻某一个有竞争力的价值链,从“趴在地上发展”到“跳起来发展”转变。他还说,中小企业应利用市场化机制,产业运作和资本运作相结合,才能实现稳健、可持续经营。他提出“HTC自主创新模式”,和“MIO模型”(即Money+Industry+Operation)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他鼓励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管理手段的再创造,推出新颖的奖励机制。最后,崔毓剑强调,每个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同学都应同时扮演好“宣传者”“践行者”“创新者”的角色,通过理念的提升和推广为企业出谋划策,从内心关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主讲人简介:崔毓剑,1997-2000年我校劳动经济学研究生,2000进入株洲电力机车厂,并与2005年担任人力资源处长,2006-2010年担任株洲南车电机公司副总经理,2010年3月在兆富担任管理副总监。拥有十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