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近日,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队伍结束了在上饶市横峰县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员们主动接受红色教育,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传播科教文卫知识,以认真勤劳、不怕苦累的调研学习作风,获得当地老百姓一致好评。
横峰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境界东西北三面环山,南缘信江。全县因贫困人口过多,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县,极其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方志敏、黄道 、邵式平等革命先驱曾在此领导革命斗争,并创建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县中富含地下矿藏种类繁多,工业园内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传承不朽精髓 寻访红色足迹
7月9日上午,实践队队员精神抖擞,奔赴横峰红色革命根据地——葛源,听着讲解员对红军操场、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司令部机关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讲解,队员们纷纷拿出笔,认真做好笔记。举行缅怀、宣誓活动,参观完烈士陈列室内的图片展及土枪等历史文物后,成员们感触良多,队员王才文凝视着革命烈士方志敏头像许久后,带着激动的心情说道:“从革命烈士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种坚定,一种义无反顾,一种为大国舍小家的精神。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今日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驱者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心怀感恩,好好珍惜、热爱生活。”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林井萍表示,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开展三下乡活动是一个把课本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良好机会,为日后每个学员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学们可以在稀少又宝贵的机会中充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深入工业园区 亲身体验经济生产
“束丝——绞线——绝缘”,参观了从事电缆通讯设备生产的江西人民线缆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同学们渐渐对工业园区有了较完整的感性认识,“残渣循环利用是如何进行的呢?”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与园区企业管理人员交流起了工业园区内经济发展生产模式。谈起厂房及具体生产流水线,公司经理杨建华还将同学们带进机器轰隆运转的生产车间,让同学们与机器设备“零距离”。参观过后,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就是将经济、文化、环境效益和谐统一起来。走出大学校园已毕业两年的人事主任李哲教诲学员时说:“如今的大学生首先应该扎实学习课本知识,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才能学有所用,才有所施,奉献于社会。”
协助社区普查 将学堂搬进社会大舞台
协助助当地居委会干部开展流动外来人口入县普查工作,也是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之一。7月11日上午,在简要掌握外来流动工作方案、登记工作的要素、进门入户须知等社区工作的要点事项后,经管学院“三下乡”队伍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礼貌询问,如实做好各项人口登记工作。经过队员们近6个小时的连续走访录表,本次登记流动外来人口工作终于如期完成。当日晚上,队员们还主动配合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展电脑输入工作,将城区中流动外来人员的身份、家庭成员信息、流入地区、现居住情况等基本状况进行统计、核实,电子留档。
虽然只有一天的社区服务工作经历,但“三下乡”队员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做足够的上岗前准备,就贸然前往,工作进行时肯定会出很大的差错。社区普查工作既是一堂生动的社会交际课,又是一次体验人生课。大家都学会了很多与人交往的技巧和为人处世的社会艺术。
解“甲”归田当农民 感受新农村风貌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沿着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稻田,实践队队员徒步走进了葛源镇溪贩村五里铺。虽然烈日当空,实践队队员们依然激情未减,挽起袖子和裤脚,积极帮助当地农民施肥灌溉,下田收割,清理猪圈。仅半小时的功夫,农场里青嫩的豆角、泛红的茄子已被同学们整齐的采摘下来,装入担中,猪圈里的异物也清扫完毕,倒入沼气池中。随后,同学们还热情地与当地农民交流科教文卫等方面知识、经验,举行“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快速发展”知识宣讲活动。
队员们在小组讨论中纷纷表示,只有亲自走进农田,参观新农村的建设,下田参与农作,才能切身感受到农村的飞速发展与农民进步的思想建设。光靠书本、课堂知识,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全方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大学生一定要多深入社会实践的大舞台,才能增强对事物的认知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