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江西日报】精耕“双创”沃土 孕育硕果满园 ——华东交通大学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来5年办学观察(上)

时间:2018年12月12日 00:00   供稿人:   发布者:刘修财  浏览:

“333”创新创业典型经验入选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简报》;全国交通类高校中唯一一家获得“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3项殊荣的高校;培养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张海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张海龙、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腾杰工作室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江西高校前列……

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交通特色、轨道核心”的办学定位,构建了“培养对象、实践训练、支撑平台”多元分层递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师科研、人文教育”多维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精耕“双创”沃土,孕育硕果满园。

强化管理设计,持续加大政策激励

一颗种子破壳萌发、茁壮成长,既要有良好的生态土壤,更离不开充足的雨露阳光。好的政策,是“双创”之花竞相绽放的雨露和阳光。华东交大校党委书记万明表示,“双创”工作要全校一盘棋,上下联动、精心组织,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的作用,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目光长远、瞄准前沿、注重积累,着力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自2013年“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以来,华东交大不断强化管理设计,在实施“1+4”(4个学生配备1个导师)创新创业导师制、“双创”学分积累转换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的激励举措,给予获奖团队及指导老师奖金、科研工作量和职称评定、保研政策倾斜等特别奖励。比如,获得国赛金奖(特等奖)项目的指导老师,在满足职称晋升基本条件下,可直接晋升一级(校聘职称),在全省高校中支持力度罕见。

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载体,对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分类实施国、省、校、院四级项目训练。如今,该校保持常态化创新创业团队100余支,每年超过3万人次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数量逐年提升。近3年获国家级奖项900余项、省部级1100余项,2017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是2013年获奖数量近8倍。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校获国赛1金4铜,且金奖项目排名江西高校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除了重点培育校内“双创”项目,学校还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由校友刘华作为负责人的“佳时特:智能化制造助力中国智造”项目,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并现场吸引了39个投资意向。而该项目能在目前国内覆盖面大、影响力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一展身手、推广宣介,则得益于该校MBA中心余得生、文涛老师的“慧眼识珠”。

“好政策令师生深受鼓舞,投身‘双创’的热情与干劲更足了。”收到学校10万元奖金的国赛金奖项目导师余得生说。

后发先至,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科技园

2016年3月,学校在原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的基础上成立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建设要与时俱进、整合资源、凸显特色、集聚能量,多引进优质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和创业机会,并精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华东交大校长罗玉峰说。

一方面,学校积极“走出去”学习取经,借鉴先进、查缺补漏,不断拓宽科技园的建设思路。另一方面,该校立足校情、做出特色,努力打造师生身边的科技园。按照“集聚中心+孵化基地”建设模式,该校以逸夫楼主园区为集聚中心,各学院双创中心为孵化基地,辐射校园各处,使师生在教学之余能零距离融入“双创”活动,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建章立制、美化园区、优化服务、招募企业、优中选优,目前,该校常年开展优秀团队招募遴选,已开通网上“入园孵化直通车”,让师生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目前,园区共有优质企业50余家,涵盖轨道交通、智能控制及电气工程、物联网及通信技术、文化创意等9大产业领域,拥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百余项,多家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万元。其中2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入选科技型中小企业,并享受国家相关政策优惠。

快马加鞭,后发先至。成立不到3年的华东交大科技园,目前已通过10个创新创业平台(基地)认定;在30所申报首批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高校中排名第二;成为全省通过“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个科技部“火炬计划”科技创新载体认定的2所高校之一。

师生共创,绽放“双创”芳华

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铜奖的该校“轨检卫士”项目,如今已拥有三代产品。第一代是可避让列车的全自动铁路轨道检测机器人,可在“非天窗”时期实现铁路边运营边检测;第二代是可折叠的便携式轨道检测机器人,可以满足对偏远地区或灾害易发区的远程操作;而第三代则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设计的“迷你版”,目前还处于研发改进之中。

据该团队成员张亮亮介绍,“轨检卫士”的核心是解决检测精度、数据传输的问题,针对这两大关键技术,团队已进行过数十次的研发探讨。“她就像是我们团队的孩子,学长学姐陪她走过幼年,而我们与她度过了青少年。”团队成员荆蕾笑着说。

该项目的指导老师王晓明有着浓厚的“双创”情怀,他不仅指导学生科技创新,还带动校友创业。此前他便注册了一家致力于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的公司,最终选择在科技园“安窝”。“这里环境条件好,又有优惠政策,还在校内,对在职教师创立小微企业再合适不过。”如今他的2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高薪,入股加盟,既是合伙人,也是固定员工。

在学校系列利好举措的推动下,师生回流创业、校友返校合作创业的案例并不鲜见。

已拥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江西省新型智库数据中心”等多重“光环”的腾杰工作室,在业界小有名气,每年都有4-6个中型项目递增,但创始人汤鹏志老师并不满足于此。借乘“双创”的东风,他和团队师生合作成立了公司,正走出校门承接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平面设计、摄影写真、微电影宣传片制作……这是该校毕业生蒋健创办的影视传媒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过团队两年来的磨合打拼,加上科技园给予的平台支持,如今,公司已与省工商联、江西高速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传媒业务往来。

无疑,华东交大已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双创”沃土,这里不仅萌动着飞扬的青春,也萌动着“双创”的梦想。今后,学校将继续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成果转化,培养出更多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维码
意见反馈